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|||||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首頁->道德模范 |
來源:昌吉市文明網 發布于:2016-10-20 |
阿吾肯在上學期間經??吹缴絽^農牧民看病非常困難,那時,他就心里有了一個愿望,將來學習醫術在家鄉做一名鄉村醫生。1981年他從昌吉衛生學校進修學習畢業后,一刻也沒有猶豫,立即返回到家鄉廟爾溝鄉板房溝村,背起醫藥箱,拿起聽診器,跋山涉水,走家入戶,開始了自己的農村醫生和鄉村接生員生涯。在從事村醫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,解決了山區農牧民看病困難的實際問題,得到了廣大牧民群眾的信任和好評。 2006年夏天,阿吾肯正在家里吃飯,忽然一位渾身濕透的年輕人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:“趕快走,阿醫生……”看著上氣不接下氣年輕人那焦急的樣子,阿吾肯顧不得多問,立即背起所有的急救藥品跟著年輕人就沖進了暴風雨中。原來,是村里78歲的哈族老人巴合提突發急病,呼吸緊促,血壓驟然升高,家里人已經慌作一團。已經被暴雨淋濕的阿吾肯只是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,就沉著地開始為老人施救,經過半個小時的忙碌,終于將老人搶救了過來??吹嚼先思揖池毢?,阿吾肯不僅婉拒了他們的出診費,還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100元錢硬塞到老人手中,同情地說:“大娘,這錢您買點好吃的,有什么困難跟我說?!甭犞@溫暖的話語,剛剛轉危為安的巴合提老淚縱橫,她感激地握住了阿吾肯的手,久久地不愿松開。阿吾肯還用自己的精湛醫術,打破了鄉里人認為男士不能當接生員的性別偏見,從醫30多年中,經阿吾肯接生的孕產婦有70多人,全部實現了母子平安。在板房溝村及周邊村落,父子兩代人都是在他的幫助下平安降臨人間的村民也比比皆是。板房溝村是個以哈薩克族為主,多民族聚居的村。在平時的行醫過程中,身為黨員的阿吾肯十分注意自覺維護民族團結,在他的眼中,前來就診的患者,不論哪個民族,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。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,在醫藥費上他總是能省就省,能免就免,盡量讓患者用最少的錢把病治好,有時候為了幫助患者,他甚至自己主動貼錢買藥為患者治療。時間一長,阿吾肯干脆為自己定了個《減、緩、免的收費規定》:凡是經濟困難的患者,不論哪個民族,都減免醫藥費10-20%;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,下次就診時再歸還欠款;遇到特困群眾干脆就進行免費治療。僅此一項,他每年就少收入達3000多元。這個規定一出,立刻轟動了四鄰八鄉。一些經濟貧寒的患者抱著試試看的心理,找到阿吾肯,果真得到了及時的治療。極個別的人在看熱鬧的同時,還不忘當面嘲諷上兩句:“阿醫生風格就是高,要是干脆連飯都不用吃了,全部捐給困難戶風格就更高了!”阿吾肯卻也不失幽默地回答:“飯還是要吃的,不然餓死了,就沒有機會發揚風格了。再說我是個黨員,總不能鉆在錢眼里”。在忙碌的工作中他還沒有忘掉在學校有上學困難的貧困學生,2014年9月他在自己褲袋里拿出2000元給廟爾溝鄉中心學校的10名貧困學生給予助學資金及給他們購買學習用品。 為了方便鄉親們就診,阿吾肯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2萬元,加上在他的感召下牧民們自發捐資的5000元,修建了一間80多平方米的村醫務室,添置醫療設備等,極大地改善了村衛生所條件。 阿吾肯30多年如一日,心系群眾,時時刻刻“以病人為中心”,著力解決廟爾溝鄉農牧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,贏得了各族農牧民群眾的贊譽,堪稱村醫的楷模,被各族鄉親們譽為“救命巴郎”。 |
責任編輯:孫 甜 |
昌吉市宣傳部主辦 昌吉市文明辦主管 聯系電話:0994-2596660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