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,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;她,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;幾十年如一日服侍有精神病的前夫,一如既往,無微不至,從不言棄,無怨無悔,她的愛心感染著周邊群眾,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鎮,她就是三工鎮南頭工村二組村民張桂玲同志。
張桂玲同志1951年出生在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,父母老實淳樸、厚道正直。張桂玲雖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,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、善解人意、尊老愛幼、和藹可親的女孩。1974年嫁入三工鎮南頭工村二組,與大她4歲的杜志海結為夫妻,丈夫也是地道的農民,婚后生育了兩個孩子。然而,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,1978年張桂玲漸漸發現丈夫行為異常,常耍性子,發脾氣,有的時候還會對她拳腳相加。在對自己的婚姻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況下她與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,兩個孩子各撫養了一個。辦完離婚手續后,她正對自己的將來打算時,卻發現丈夫患有精神疾病,生活根本無法自理,他不發病時還好,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工作,可是一發病就亂摔、亂砸。他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和年幼的孩子,更沒有辦法下地干活。張桂玲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于是擦干眼淚,默默的承擔起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,她對丈夫病情進行觀察、掌握犯病規律,盡心服侍著這個在法律上跟她沒有任何關系的男人。張桂玲用博大的胸懷照顧著身患精神病的前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,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經營得和和美美。
自張桂玲丈夫患精神病至今已32余年,她一直服待在前夫身邊,無微不至地照顧,從不言棄。當初,張桂玲既要服侍前夫,又要參加集體勞動,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,做好飯菜送到前夫手上,為治好前夫的精神疾病,她要按時給前夫服藥,但是精神病人不像其它病人,服藥時前夫總是不配合,為了能讓前夫按時吃藥,張桂玲就把藥悄悄的放在稀飯里、水中,哄著丈夫吃下。然后出早工,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,她起早貪黑,披星戴月,任勞任怨,毫無怨言。張桂玲還定期給前夫洗澡,換上干凈的衣物;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。對于兩個孩子,張桂玲也操碎了心,對他們的學習抓的很嚴,現在兩個孩子都已畢業,參加了工作。
三十多年來,張桂玲從不在外過夜,無論是去親友家喝喜酒還是別的事情,都要趕回家侍奉前夫,否則心里不踏實。雷鋒同志曾說:做一件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。張桂玲同志用四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愛心,印證了她的愛心,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,塑造了一個農村婦女博愛、仁慈、善良的光輝形象。 在張桂玲的精心照料下,前夫的病情也有了好轉,左鄰右舍都說如果沒有張桂玲,這個家哪像個家。張桂玲對前夫不離不棄的舉動,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,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,她的事跡在周邊村組廣為傳頌,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,在傳頌中受感動,在傳頌中升華思想,在傳頌中學習榜樣。她對創建和美家庭、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,樹立了榜樣。